新闻动态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师生风采 > 正文

【物院青春事】建功西部,报效祖国 让火热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记旅游管理专业2021届校友肖岑衎

作者:余三明、曾琰   责任编辑:林一星  浏览:次  发布日期:2025-07-15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一位来自伟人故里、红色潇湘的大学生党员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奉献。他放弃繁华省会长沙的优渥生活,毅然奔赴祖国西部边陲,将青春与热血挥洒在基层这片热土上。他就是我校2021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湖南工商大学2023届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肖岑衎,一位在文学创作与基层服务中双向奔赴的逐梦青年。

一、基本情况概述

肖岑衎,中共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他在专科与本科阶段均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历任班级团支书、班长,荣获共青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国家级省级奖项13项。其作品累计发表近三十万字,见于《中国校园文学》《天津文学》《石油文学》等二十余种期刊。毕业后,他响应国家号召,报名西部计划,服务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事迹被“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西部志愿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青春兵团”、《兵团日报》等平台报道。2024年考录为南疆基层公务员后,他主动请缨加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访惠聚”工作队,选择持续在基层一线发光发热。

二、个人事迹

(一)以文铸魂:在文学沃土中深耕信仰

肖岑衎的文学创作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校期间,他便以小说《弹四郎》崭露头角,这部作品将“长沙保卫战”与“新冠肺炎防控战”交织,获得《中国校园文学》编辑的高度认可。此外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深入乡镇为留守儿童宣讲红色故事,这段经历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散文《斑斓巡礼书》斩获湖南省文联主题征文一等奖。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服务期间,他创作的小说《边关月》以兵团屯垦戍边历史为背景,生动刻画了湖湘儿女扎根边疆的精神风貌,荣获湖南省作协高校大学生征文二等奖。他还将林则徐、左宗棠的历史典故融入景区文案创作,撰写的《潜龙变》(神龙泉记)等作品,成为了第五师双河市文旅形象对外宣传的一张闪亮名片。作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年轻会员,肖岑衎始终秉持“以文载道”的信念。他认为,文学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传递正能量、凝聚民族精神的桥梁。他的作品多次被期刊媒体刊载,其中《神龙泉记》更是成为当地文化传播的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兵团历史的厚重与边疆文化的魅力。

(二)志愿西行:在边疆热土上践行初心

2023年本科毕业,肖岑衎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入选西部计划,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的一名志愿者。初到边疆,他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不仅出色完成日常宣传任务,还主动承担起“神龙泉”景区的文案润色工作。他结合兵团历史与湖湘文化,将“湘江夜话”“抬棺进疆”等典故融入创作,为景区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正如他在西部计划出征仪式上所说:“来到兵团,我听到了沙海老兵的故事,看到了刘守仁院士的坚守,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三)扎根基层:在乡村振兴中淬炼成长

2024年,肖岑衎考录为当地基层公务员,并被选派为自治区“访惠聚”工作队成员。在西部的乡村里,他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帮助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他利用自己的文学特长,为当地农产品撰写宣传文案,助力乡村品牌建设;组织文艺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常说:“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与村民的朝夕相处中,他深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2025年,肖岑衎入选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培训期间,他积极参与实践锻炼,深入田间地头调研乡村振兴项目,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谋划发展蓝图。他在心得体会中写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基层一线摔打磨炼,才能真正成长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

三、对母校的祝福和期望

“母校的培养让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肖岑衎深情地说,“在物院的三年,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的相互扶持,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学时光,勇于追梦,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无论身处何地,都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从湘江之畔到天山脚下,肖岑衎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他在文学创作中坚守信仰,在志愿服务中践行初心,在基层实践中淬炼成长。正如他笔下的文字所描绘的那样,他正以青春之名,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最绚烂的光彩。未来,他将继续在边疆热土上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一审:林一星

二审:李乐

三审: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