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我校联合长沙县公安局、省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泉塘街道星悦社区等单位打造集“专家授课+多场景演练+实战操作”于一体的开学安全第一课主题活动,把枯燥的安全知识变成了沉浸式体验,让全校学生在“学练结合”中解锁新学期“安全技能包”。
专家开讲!把安全知识装进“大脑数据库”

本次活动于下午3:00至晚上8:30在该校体育艺术馆分批次开展,活动现场氛围热烈,参与师生以饱满的热情开启“安全充电模式”。在反诈知识宣讲环节,来自长沙县公安局的反诈专家罗珊化身为“拆骗达人”,针对校园高发的境外高薪招聘、网络刷单返利、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等诈骗类型,结合真实案例,逐一拆解复杂的诈骗套路。专家用通俗的语言解析诈骗逻辑,更提炼出“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的反诈防骗“三不一多”口诀,简洁好记的内容瞬间成为同学们的“防骗护身符”,帮助大家轻松识别诈骗陷阱、守住财产安全。


随后的校园安全知识讲座同样干货十足,省红十字蓝天救援中心金灿教官带来“全能安全指南”,围绕师生日常出行、校园生活等高频场景,系统覆盖五大安全领域:从过马路时警惕“鬼探头”的出行安全,到宿舍杜绝“任性操作”的用电安全;从火灾逃生时“弯腰捂鼻”的自救技巧,到雷暴天气的避险常识。专家通过层层递进的讲解,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应对方法,引导师生从“被动避险”转变为“主动防范”,切实提升师生自我保护与应急处置能力。
“这次讲座特别实用,不管是反诈防骗口诀,还是火灾逃生技巧,都能直接用到学习和生活里。”活动结束后,一位同学分享道。此次“专家开讲”活动,为师生带来沉浸式、干货满满的安全学习体验,切实为平安校园建设注入“安全动能”。
夜间演练!解锁“双线疏散”硬核操
晚上8点32分,一阵急促的警报声骤然划破校园静谧的夜空,“双模”应急疏散实战演练正式打响。本次演练创新设置“双线并行”疏散赛道,同步检验大规模人员密集场景下的应急处置与疏散能力。
体育艺术馆内,模拟“大型活动突发火情”场景,现场灯光骤暗,浓烟滚滚。在教官与老师们的沉着有序引导下,场内人员迅速反应,沿着预设疏散通道快速分流。师生们脚步急促却步履有序,不推挤、不喧哗,1600余名师生仅用短短4分零5秒便全部安全集结至田径运动场指定区域。与此同时,教学楼内夜间上晚自习的2000余名师生化身“火场逃生者”,立即启动应急逃生流程。同学们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保持弯腰低姿的标准姿势,顺着楼梯口、走廊拐角处疏散组老师的手势与口令有序撤离。整个过程无拥挤、不慌乱,规范的操作与高效的配合,尽显“应急达人”风范。


此次夜间实战演练,通过“大型集会场馆+教学楼”双场景同步开展,进一步夯实了校园应急疏散预案,提升了师生的应急反应与协同处置能力,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奠定了坚实基础。
亲手灭火!从“看客”变“实战派”
“提灭火器、拔保险销、对准火源根部压手柄!”物流实训楼前坪的模拟火源旁,蓝天救援教官的指令清晰有力。只见教官手把手示范,“注意风向、保持3米安全距离”等细节讲得明明白白。最让人热血的是实战环节!被选中的同学握紧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看着火苗瞬间熄灭,不少人直呼“原来灭火这么有讲究,这下真的学会了!”

从讲座里的“知识输入”到演练中的“技能输出”,这场开学安全第一课跳出传统模式,让“安全”不再是纸上的文字、墙上的标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肖勇表示,比起“说教”,这样的“沉浸式安全教育”更能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扎根心底。新学期,这份满满的安全感,就是给同学们最好的开学礼物。
一审:刘巍
二审:史博
三审:曾琰 姚鑫
责编: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