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投身乡村振兴战略,6月26日,校团委副书记唐鹰尼,校团委干事胡筠、李鑫,通识学院教师蔡萱以及“星火”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奔赴学校乡村振兴点——永顺县高坪乡雨禾村,正式启动为期六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与雨禾村村委会举行见面会。高坪乡党委副书记肖飞亲切接见团队,详细了解活动安排及食宿保障情况。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唐彪详细介绍了村“两委”组织架构及雨禾村基本情况。雨禾,寓意“有雨才有禾”,正如“有国才有家”,饱含着对自然馈赠的珍视与家国情怀。雨禾村辖区面积24.3平方千米,现辖509户1898人,依托猕猴桃、玉米、烟叶等特色种植业构建产业发展格局,作为由三村合并而成的特色村落,依托省、乡两级驻村工作队伍,与其凭借猛洞河漂流终点旅游资源及省道交通优势,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有其独特发展潜力。唐彪寄语实践团队:“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农村城市化,而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共生共荣,就像阴阳调和。希望同学们在这段时间里,认识农村、了解农村,把知识带到这里,也把这里的故事带回学校。”村党支部书记向志远代表村“两委”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表示这是雨禾村首次迎来高校“三下乡”团队,村“两委”将全力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唐鹰尼代表实践团队对乡政府、驻村队与村委的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此次活动在学校党委指导下,实践团队带着“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初心来到雨禾村,将严守纪律规矩,主动融入乡村生活,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完成各项实践任务,在基层一线锤炼本领、增长见识,为村里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据悉,本次实践活动涵盖“送法下乡”普法宣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七彩假期”教育关爱、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等内容,此外,村情及产业调研、困难群众走访慰问等活动也将陆续开展。通过此次会议,实践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对活动进程进行了调整。校地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探索“高校+乡村”协同发展新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校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共建德育实践育人基地,引导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校力量。

一审:胡筠
二审:唐鹰尼
三审:危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