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学院与广州希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希音杯”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于4月15日圆满落幕。大赛特邀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肖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评委王晓明博士,物流工程学院院长杜丽茶,希音供应链校企合作负责人吴志强,海康威视武汉基地校企合作负责人方海东,校企合作与就业处副处长高琪昕担任嘉宾及评审,并创新设置“职业发展大讲堂”赋能参赛学子。100余名物工院师生共同见证了这场职业规划盛宴。
在领导致辞中,肖勇对企业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校企协同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路径,学校将持续拓展合作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吴志强在企业致辞中表示,希音始终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希望通过此次合作,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需求,发掘潜在人才。
在比赛正式开始前,王晓明博士在“职业发展大讲堂”开讲。他结合京东物流、顺丰供应链等头部企业案例,深度解析智能仓储、绿色物流等新兴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现场决赛分为生涯发展报告(求职简历与辅助证明材料)评审、主题演讲和情景答辩三个环节。从初赛脱颖而出的8名参赛选手结合物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展示了在物流装备运维、物流数据分析、精益物流、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冷链物流等领域的职业构想。评审环节中,王晓明博士表示选手们的作品职业目标与专业、兴趣、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较高,有明确的行业/岗位指向,但大多数选手用的职业理论、性格测评工具陈旧,选手们应紧跟职规赛官网,更新理论、工具,另外,同学们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对目标岗位认知不够深刻,建议同学们加强实践。他特别指出:“优秀的职业规划要兼具‘仰望星空’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步骤,建议同学们关注国家‘十四五’物流枢纽建设等政策导向,结合自身条件,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2名。本次大赛是物流工程学院“职业素养提升计划”的重要一环,后续将联合企业开展定制化培训,构建“课程-竞赛-实习-就业”全链条培养体系。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赛特别设立“希音菁英奖学金”,获奖选手将获得企业导师一对一辅导及暑期管培生优先录用资格,这也是物流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舒晖主持的教育部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希音物流类专业就业实习基地项目(编号2023122518422)的阶段性成果。
此次“希音杯”大赛不仅展现了物流学子前瞻性的职业视野,更通过“赛事+讲学+实践”三维联动的创新模式,为产教融合树立了新范式。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助力学生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衔接。

一审:舒晖、梁林飞、李旭芝
二审:杜丽茶
责编:危盛